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课题组联合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Molecular Therapy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lncRNA ITGB8-AS1 functions as a ceRNA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and migration through integrin-mediated focal adhesion signaling”,该成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ITGB8-AS1作为结直肠癌新型治疗靶点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同时深入阐释了其通过竞争性内源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 方式作用于黏着斑信号通路而发挥促癌效应的分子机制。
lncRNA代表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直肠癌中异常表达的lncRNA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和生物学标志物,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大多数ln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转录组学特征,筛选出功能未明的lncRNA ITGB8-AS1。研究首次对ITGB8-AS1进行功能学验证尤其是结直肠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结果发现,ITGB8-AS1敲减可在体外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迁移等恶性表型,反之,ITGB8-AS1过表达则发挥体外促癌效应,同时靶向ITGB8-AS1对结直肠癌具有体内抑瘤作用。血浆标本验证发现,ITGB8-A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且晚期 (III或IV期) 结直肠癌患者的ITGB8-AS1血浆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期 (I-II期) 患者,低分化患者显著高于中高分化患者。以上结果提示,ITGB8-AS1是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和血浆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黏着斑信号通路是ITGB8-AS1最重要的下游信号通路之一,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的ITGB8-AS1通过ceRNA方式海绵吸附miRNAs而作用于靶基因即整合素家族成员ITGA3和ITGB3 (整合素家族为黏着斑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
叶峰课题组的林小婷博士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和庄诗雯(在读硕士)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叶峰副教授、刘文教授、罗茜博士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BE/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负责人) 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371180/
(叶峰教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