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体系化学理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以完备的体系、深刻的学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一、深刻认识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的重大意义
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体现理论创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也是深入阐释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现实要求。
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任何理论都是从一个又一个观点提出开始,经历概念、命题、原理的系统集成,再实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曾说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恩格斯撰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论著,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深刻的学理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完备的体系避免和修正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化、庸俗化。通过体系化,科学理论才具有结构严谨的丰富内容,形成思想融通、逻辑互洽的整体力量;通过学理化,才能展现这些丰富理论内容的生成根据、内在关联,进而形成新的科学方法论,推动新的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既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过程,也是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都经历了从渐次提出观点论断到内部之间形成逻辑关系、完善理论系统框架,呈现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化学理化过程。新征程上,通过体系化学理化,才能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充分彰显党的理论的科学严谨周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图为2023年10月12日在北京图书大厦拍摄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图书专区。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的现实需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不断用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才能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经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概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并总结提炼和深刻阐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系统的发展。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强调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要坚持系统观念,要强化问题导向,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牛鼻子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新发展。比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的新发展。比如,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等等。
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个指导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进的战略体系。“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必将随着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面拓展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刚刚闭幕的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上,从首创“亚运数字火炬手”到推出电子身份注册卡、探索使用5.5G新技术……数字赋能、科技助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东方文化的魅力。图为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
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贯通历史、现实、未来。回望历史,这一思想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以史为鉴,注重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正确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直面现实,这一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切实解决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面向未来,这一思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
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不断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坚守好魂脉和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既不能丢了科学理论的“老祖宗”,也不能丢了民族文化的“老祖宗”,要守住本和源、魂和根,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尤其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也启示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六个必须坚持”是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注重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处理好“内”与“外”、“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揭示蕴含于这一思想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明晰其科学理论框架和严密结构逻辑,更深刻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
重点研究阐释原理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准确阐释这一思想中的新理念新论断特别是原理性理论成果,是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着力点。要全面系统学习掌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做到融会贯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把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执笔:王强 刘珂 刘光明